你看完《海洋天堂》对自闭儿家庭有什么感受
我的观点要乐观些。可能是时代原因,海洋天堂虽说真实感人,但调子过于忧伤,缺乏一点点温暖,向上的力量。
应该看到,从八十年代初陶国泰教授国内第一个研究自闭症,九三年田慧萍老师创办第一家自闭症教育机构,中国对自闭症的研究和关注也才走过三十年左右。这三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,翻天覆地的。今年五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条例,更是政策的利好。
所以,我倒希望所有家长,所有老师,乃至所有有关部门和全社会,应对此抱有正面的乐观的期待。
当然,所有的美好期待,都有赖于所有人从现在开始的坚持的科学的踏实的努力!尤其是关键最密切的家庭,父母,更应抓紧时间用功!
一起加油呗!
2010年的夏天,酷热难当。如期而至的父亲节,随着温情大片《海洋天堂》的热播,让这把酷热不断升级,影片所展示的似海情深的父子大爱,在考量观众视听神经之余,也在考量着社会对帮扶弱者的诉求。
影片的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,讲述的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父亲与身患孤独症的儿子相依为命、不离不弃的故事。不容否认的是,这样一部看似没有任何戏剧冲突的电影,它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像一记记重锤,敲打在人们的心灵深处。无论是父亲王心诚手把手教儿子煮鸡蛋、辨认人民币币值,还是父亲一遍又一遍寻找儿子未来的托所、帮助儿子牢记乘车线路,甚至父亲亲手缝制龟皮扮演海龟与儿子戏游大海,所有的细节,都是观影者内心的一滴滴眼泪。
这是个感动的夏天,让为人父母者在日常忙碌时,从子女们满眶的热泪中收获了感动;也让为人子女者,在近乎忘却的亲情中重拾感动。这又是个感恩的夏天,早已功成名就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先生,不为光环所累,致力于壹基金慈善事业,此次更是以零片酬接演该片,与做了十多年义工的导演一起,大声疾呼社会各界关爱残障儿童,难怪乎,媒体人齐呼该片是一部仅剩诚意的诚意之作。
我们看到了电影人的诚意,这个诚意就是不煽情不造作的影片。然而,由这部电影引发的社会诚意,也就是对自闭症患者的关爱和帮扶,似乎也该进入了萌芽开花结果的链条之中。
据了解,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,又称孤独症,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,以严重的、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、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。根据全世界的统计,自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五,以中国目前现有的总人口数量来估计,有六十万左右的自闭症患者。
关注弱势群体,关心自闭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。虽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,以特有的教育方式和培训机构来帮扶这些弱者。然而,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,能赢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,既是自闭症患者自身的利益诉求,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的真实反映。
影片以泪谢幕,而有着五千年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已悄然拉开关爱弱者的社会大幕,伴着“一家人一起走”的律动,荡漾神州的和谐之音必将随之奏响。
小编这个问题比较扎心,《海洋天堂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,最打动我的就是其中的一段话:李连杰和文章的对话,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。
有一天我如果不在了,你会想我吗?是的,我会的!
剧中(父亲在给他的儿子的衣服上缝联系方式的布条)
王心诚(李连杰饰):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,你会想我的,对吧?
王大福(文章饰)一遍又一遍重复父亲的话: 你会想我的,对吧?
王心诚(李连杰饰)是的,我会的。
在现实生活中,自闭症的家庭往往承担着比更多的人多的压力,不只是在经济上,还有身心方面的压力,这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,其中的艰辛,不用多叙述了,但是,电影中的抚养机构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没有的,那么有责任的爱心机构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。
剧中,机构的一位负责人说了一句让所有的父母都非常感动的话:只要机构存在一天,我们就一定会好好照顾大福,照顾所有的孩子们,是啊,这样的机构是民办的,言外之意更为残酷,就是在内忧外患,没有资金支撑的情况下是很难支持下去的,一旦支持不下去,那么像大福这样善良的孩子们就有可能流落街头了。
虽然现在社会,国家出台了很多帮扶自闭症家庭的政策,但是还是希望国家多建设一些像剧中那样的机构,多聘请一些那么负责的好心人,让孩子们日后也有一个地方可以落脚,可以生存。
有一位朋友的留言扎心了:“我死后不会买墓地,因为墓地太贵,我会把买墓地的钱送给抚养机构,让他们好好照顾我那个可爱的女儿,让我不放心的女儿......”
写了这么多,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,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共鸣,给这样的孩子们多一点的爱心和帮助。